隔代抚养,即由祖辈抚养孙辈,是中国当前广泛存在的一种家庭养育状况,与此相关联的家庭教育有相应的特殊性,值得给以特别的重视。
由于客观情况不同,隔代抚养可以划分为多个方面的不同类型。首先是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谋生后,将年幼的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抚养,这些儿童被称为“留守”儿童,老人被称为“留守”老人,这是最常见的隔代抚养类型;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人出国留学、工作、定居以及异地就业的越来越多,城市中也出现了大量只有老人的“空巢”家庭,有的年轻人限于条件或考虑到文化传统等原因,将孩子送回老人身边抚养,出现了城市小区里常见的隔代抚养类型。其次是老人的文化程度之别,农村的老人总的来说文化程度要低一些,有的甚至是文盲;而城市“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往往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有的甚至是大学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再次是老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之别,同样是隔代抚养,五六十岁的老人刚刚进入“年轻”的老年,刚刚从社会生活的一线退下来,精力也比较充沛;而七八十岁甚至更老的老人可谓风烛残年,身体状况往往不佳,对外界的感知也变得迟钝。其他方面还有不同家庭的贫富差异对家教也必然会产生影响。
但如果归纳起来说,隔代抚养中的家教问题还是有解的,个人以为,从抚养者、养育者一方来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贯彻、执行一个恰当的教育标准,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征,激发学习钻研的兴趣,学会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等。在这些方面,孩子的父母要和老人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老人一方不能只是抱着帮子女带上、养大孩子的态度,而是要意识到抚养的过程就是家教的过程,从一开始就不能偏废。
其次,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陷阱是溺爱,隔代抚养尤其要注意避开这个陷阱。溺爱的受益方是施加溺爱者,而受害方正是被溺爱的孩子,只不过他们年小不自知罢了。有的老人心疼孙儿孙女,加上退休以后,原来工作上、事业上重要的事情都成了浮云,便一心扑在孙儿孙女上,以此来填补自己时间的空白,挥洒自己的爱心,这样便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溺爱,其主要表现包括给孩子过多的零食、玩具、服装,在孩子的玩耍中缺乏引导,生怕孩子磕了碰了不让孩子接受有挑战性的活动,对学龄儿童在学习上和校内外的表现不做分析不提要求,在孩子与同龄人出现冲突纠纷时一味偏袒自家孩子而不是在是非上进行辨析等等。
第三,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中,要更加重视增加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长期在隔代抚养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与父母不亲密、不交流,甚至有误解、怨恨的问题产生,不仅令父母伤心,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要通过父母回家探亲、带孩子去父母所在地探亲,让孩子与父母身心交融地接触。平常则可以通过电话、电脑视频等保持交流。不管是传统书信,还是E-mail,父母给孩子写信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而抚养孩子的老人则要把父母来信的分享当作家庭的重大事件,不光要给孩子念信,还要给孩子讲解父母在异地的生活工作情况,还要鼓励孩子拿起笔来给父母写信,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和心情。尽管天各一方,这样融洽幸福的家庭氛围将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拥有的爱,以及自己也将去爱他人的责任。
与父母加子女的核心家庭相比,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也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这是作为抚养者、养育者的老人尤其是注意发挥的。比如,没有工作带来的时间冲突,可以担任全时段、全天候的家长,这样一天之内,哪些时间用于孩子的饮食、睡眠,那些时间用于孩子的游戏、学习,老人可以统筹安排;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通过问答、辩论等启发孩子的思维,引导孩子由浅入深地进入某一个知识领域;保持慈爱宽容的心态和对孩子耐心细致的特点,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善加引导,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最后,对所有疼爱孙儿孙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提两个醒儿:
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满屋子爬,把孩子限制在小床上、推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要常带孩子外出,多做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认识周围的世界;
每天都要有一段共同的阅读时间,祖孙可以共读一本书,也可以各读各的书,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爱读书,许多成长、教育问题就有了一把顺利解决的钥匙。